2022年1月7日,“云南省醫學會2021年婦產科學術年會”暨促進自然分娩與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研討班,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正式開班。此次大會由云南省醫學會主辦,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與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聯合承辦,旨在進一步提高全省廣大婦產科醫師臨床診治水平,加強學術交流,吸取學術前沿思想,分享豐富的臨床經驗,共話醫療質控管理。
在“云南省醫學會2021年婦產科學術年會”暨促進自然分娩與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研討班的開班儀式上,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馬潤玫教授指出降低剖宮產率是全世界婦幼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通過對比全國及云南的剖宮產率,高度肯定了云南省婦幼工作者在降低剖宮產率工作中取得的優秀成績,并代表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向我省全體的婦幼工作者致敬!寄語在未來的工作中,全省婦幼工作者仍要互相攜手共進,致力于保障母嬰安全。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馬潤玫教授致辭
主持人(按分組排序)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鐘慶華主任/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陳煥章主任/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李云和主任/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任素涓主任
1月7日會議一覽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教研室主任梁琨教授《產科感染相關新生兒不良結局 預防及處理》
在保障母兒健康的征程中,產科與新生兒科為相互依賴并共進的協作團隊。梁琨教授從兒科醫生角度,分享了產科感染相關的圍產兒不良結局的診斷及診療進展。妊娠期感染與圍產兒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有著極大的關聯,新生兒早發型敗血癥(EOS)是引起不良圍產兒結局的重要病因,可能與早產、胎膜早破、羊膜腔內感染等產科情況密切相關,梁教授結合臨床經驗及相關數據,詳細講授了EOS的評估管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標準及預后等方面的臨床診療問題。
另一方面,孕產婦的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常見宮內感染(TORCH、乙肝、梅毒等)同樣是威脅新生兒健康的重要方面,梁教授結合實際案例講授了此類臨床情況下的從孕期到新生兒期的診治要點和思路,建議廣大婦產科同仁應在妊娠期對母體感染進行合理到位的監測和處理,并對所生新生兒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相應的預測,及早制定預防及治療措施,可減少嚴重圍產兒疾病的發生。同時呼吁應加強跨科室合作及交流,共同致力于提高圍產兒存活率,改善新生兒疾病的預后,進而提高人口質量。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段江副教授《糖皮質激素與早產兒肺疾病》
段江教授圍繞《糖皮質激素與早產兒肺疾病》進行了精彩講解。母嬰醫學中關于早產兒呼吸系統的問題,是涉及早產兒預后及產科決策的關鍵問題。段江教授首先總結了宮內及產后的肺發育歷程,在32-35周(肺泡開始快速發育)之前分娩的早產兒可能不可避免的面臨肺疾病問題。段教授結合經典和參考文獻及其多年的臨床經驗,為大家簡述了早產兒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歷程,結合良好的循證醫學證據,明確指出了糖皮質激素在減少早產兒死亡率、預防呼吸窘迫綜合征、預防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等方面具有確切作用。
通過對大量的臨床樣本及研究結果的解讀,段教授比較了不同種類的糖皮質激素予以全身性用藥和局部給藥(吸入/氣管內給藥)的時機和療程,梳理了不同給藥方法的利弊及循證證據,總結了早產兒使用糖皮質激素的適應癥、用藥方案及早產兒BPD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診療策略。段教授強調應科學動態的監測早產兒病情,并根據當地的醫療現狀來決定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具體實施標準、藥物制劑和用法用量。同時指出了未來臨床研究及實踐的中應重點關注及探索的方向,以期用更科學的用藥方案有效治療早產兒肺疾病。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ICU黃青青教授《創傷凝血病與產科大出血》
產科大出血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失血之后的獲得性凝血病是使得出血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黃青青教授指出,將創傷性凝血病的診療思路及方案使用于產科大出血的救治中,將更好的改善產科大出血孕產婦的生存及預后。
創傷性凝血病是以凝血因子丟失、消耗及纖溶亢進為表現的凝血功能障礙,與消耗性凝血病(DIC)是不同的。黃教授深入淺出的梳理了發生大量失血時的病理生理變化及凝血/纖溶平衡改變,而產科意外大出血常與纖溶亢進相關,因此在產科大出血的搶救中,以治療創傷性凝血病的思路和方案,注重早期纖溶抑制,維持孕產婦的凝血和纖溶的平衡,可大幅提升搶救成功率。
黃教授詳細講授了在產科大出血救治中糾正凝血功能障礙的治療原則及其原理,包括早期纖溶抑制、纖維蛋白原、冷沉淀及新鮮血漿的輸注、糾正低溫與酸中毒等,強調了在救治中需關注及監測的臨床指標。結合對臨床真實病歷的分析和講解,黃教授提醒廣大產科醫生在面對大出血病例時,應正確理解各項凝血指標的意義并正確判斷獲得性凝血病的類型,方能對孕產婦施以合理有效且到位的救治。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產科主任胡萬芹教授《妊娠期與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專家共識解讀》
胡萬芹教授首先通過對真實臨床病例的講解和分析,指出關注孕產婦妊娠期及產褥期血栓栓塞癥(VTE)的重要性。隨著生活水平及方式的改變,妊娠期與產褥期VTE 在孕產婦死因中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積極預防VTE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重要方面。
胡教授結合2021年發表的中國《妊娠期及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和診治專家共識》,強調了“重視預防,全程管理”的診療原則。她從妊娠期及產褥期VTE預防、VTE臨床表現及治療措施、遺傳性易栓癥患者妊娠期及產褥期VTE風險評估等三大方面做了詳細講解。胡教授逐條梳理了孕產婦VTE風險因素評估及藥物預防方案,強調從孕早期到產后應全程規范的予以VTE抗凝藥物管理,并注重持續的評估及監測。在妊娠期與產褥期VTE的治療中,胡教授詳細講授了早期識別時須關注的臨床癥狀、體征、相關輔助檢查及診療流程和用藥方案,其中強調了D-二聚體在診治過程中的正確解讀和應用,避免過度診斷及過度治療。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杜明鈺副教授《孕期體重管理》
孕前超重/肥胖及妊娠期體重增加(GWG)是與妊娠結局密切相關且可以進行控制管理的重要因素。結合大量文獻及國內外指南,杜明鈺教授指出孕前超重/肥胖及GWG過多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前期、剖宮產及手術帶來的術后并發癥等患病率;相應的也會增加巨大兒、肩難產、轉NICU等新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且孕婦及其子代遠期發生代謝性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也會增加。因此合理控制孕前體重及GWG對控制剖宮產率及改善母兒結局至關重要。
杜教授結合國際及國內的指南及文獻數據,指出對于中國孕產婦應參考國內相關指南及數據,在肥胖/超重及GWG的評估和建議時給予更加符合人種特征的建議及孕期保健方案。她強調,在孕前就應向女性告知孕婦超重/肥胖及GWG過度的相關風險,為超重或肥胖婦女提供個體化的孕前保健及孕期指導,重點關注體重管理及妊娠合并癥的監測和管理,給予合理的孕期飲食、運動和用藥咨詢,通過持續努力以期得到良好的母嬰結局。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中山大學醫學博士倪仁敏教授 《復發性流產診治》
復發性流產是婦產、生殖醫學和遺傳學領域均備受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倪仁敏主任從生殖醫學的專業角度,結合多個真實臨床案例,深入淺出地從定義、流行病學、病因、診斷、治療等方面系統講解了復發性流產及臨床診治的相關問題。
明確病因是給予合理有效診療的關鍵,倪主任對復發性流產的病因(遺傳、解剖、內分泌、血栓前狀態、免疫、生殖道感染及其他因素)、病理生理改變及臨床處理逐一進行了講授。其中,針對臨床處理中比較棘手和困擾的免疫因素及血栓前狀態/易栓癥做了深度探討,結合其豐富的診療經驗及指南文獻,將她對存在抗磷脂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及血栓前狀態的復發性流產病例的診療思路及經驗傾囊相授,也針對在此類病例中低分子肝素、孕激素的使用和D-二聚體的解讀等焦灼問題進行了詳盡分析。倪主任特別強調,復發性流產病因復雜多樣,各位同仁應避免無目的的盲目檢查和治療,應深度了解病史、評估病因,多學科團隊之間積極聯動配合,展開對因治療,進而降低重復流產率,關愛女性生殖健康。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副主任 耿力教授《產程中轉剖宮產的相關問題》
產程中轉剖宮產是產科臨床中常見但不易決策和處理的問題,但目前并無明確的定義或針對性的指南共識。耿教授指出,產程中轉剖宮產率是臨床上衡量產科醫療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如手術困難、胎頭娩出困難、產后出血、宮腔感染等問題均可能嚴重影響母兒結局,必須合理把握的手術指征和手術時機。她通過對大量文獻的綜述并結合其極為豐富的臨床處理經驗,細致剖析了控制中轉剖宮產率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識別和處理胎兒窘迫、正確識別產程延長和停滯、識別及處理難產、掌握陰道助產技術及提供優質服務等幾個方面。
其中,耿教授重點分析了Ⅱ類胎心監護的解讀、產科危急事件(子宮破裂、臍帶脫垂、胎盤早剝及宮縮異常等)的快速準確判斷和處理、新產程標準下產程異常的識別和管理、頭位難產的評估處理難點及中轉剖宮產的手術問題,強調了個體化的評估和處理的重要性,并提醒各位同道,在臨床實踐中,應保持思考并持續總結,以提高對各類臨床問題的識別、決策及處理的能力,時刻銘記“母兒安全是我們工作的終極目標”。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產科主任楊奕梅教授《重復剖宮產的技術難點》
重復(二次以上)剖宮產是現階段產科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楊奕梅教授針對重復剖宮產中的技術難點進行了全面的講授。授課中,楊奕梅教授結合國內外指南及文獻,為大家闡述了剖宮產及重復剖宮產的現狀及其對母兒結局的主要影響,包括如胎盤植入、異常胎盤形成、胎兒發育減緩、早產、死胎等風險。
楊主任結合循證數據及臨床實踐經驗,就重復剖宮產的術前評估、腹部和子宮切口的選擇、娩胎頭的手術技巧、手術粘連的處理和預防、胎盤問題(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等問題的臨床處理進行了詳盡的剖析,毫無保留的分享了如何避免剖宮產切口瘢痕缺損、子宮切口裂傷、血腫形成及周圍臟器損傷等手術及操作技巧,同時,楊主任反復強調了注重術前評估、多科學合作及術中仔細辨認解剖結構等的重要性。同時,她也提醒各位同道,在產科臨床實踐中,應根據病人的病情,結合個人能力和醫療條件,選擇擅長的臨床處理方式。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 田婧醫生《非公立婦產醫院降低剖宮產率經驗分享》
降低剖宮產率一直是全球婦幼健康領域的重點話題,我國的剖宮產率的現狀依然是呈逐年的上升趨勢,控制剖宮產率為各級各類型婦幼保健機構的共同使命。來自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的田婧副主任醫師分享了來自在非公立醫院降低剖宮產率的經驗。作為云南省首家非公三甲婦幼專科醫院,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在4年來采取綜合舉措致力于降低剖宮產率,有著清晰的行政管理制度,從孕期到分娩全程管理,提倡自然分娩,減少非醫學需要的剖宮產。
作為非公立醫院,在踐行降低剖宮產率的道路中存在著更大的阻力和困難,但在院長馬潤玫教授的帶領下,堅實履行降低剖宮產率的“十大舉措”,嚴格執行產科審計,對剖宮產率、助產率、產后出血率等產科質控指標實施把控,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及實操演練,建設現代化產房,從而不斷改革進步,成功的將總體剖宮產率從60%持續控制在30%以下。同時,醫院構建了高風險保障體系以應對產科危機事件,多學科團隊緊密合作,在良好控制剖宮產率的情況下保障母兒健康。田婧副主任醫師將在非公立婦產醫院降低剖宮產率的經驗進行的全面的分享,以期為省內同道提供參考,共同致力于母嬰保健工作。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馬潤玫教授 《降低剖宮產率——臨界剖宮產指征的思考》
馬潤玫教授首先引入了“臨界剖宮產指征”的概念,指出深入思考并探討“臨界”剖宮產指征的問題,是突破降低剖宮產率瓶頸的關鍵步驟。馬教授分享了對主要的剖宮產“臨界”指征的思考和處理經驗,闡述了在臨床實踐中面對高齡初產、臍帶繞頸、早產、巨大兒、FGR、雙胎妊娠、不良孕產史及妊娠并發癥/合并癥等問題時分娩方式選擇的思路及預后比較。
馬教授結合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及文獻指南,比較了上述臨床情況下進行剖宮產和陰道試產的母兒結局及利弊,提醒各位同仁不應忽視剖宮產的近遠期風險,在面對“臨界”剖宮產指征時應全面評估,給予孕產婦合理的建議。馬教授強調,遏制無醫學指征的剖宮產、安全降低有高危因素的剖宮產率是婦幼保健工作者的職責,在面對剖宮產“臨界”指征時,應在建立孕期-分娩期的高風險保障體系的前提下,為安全降低剖宮產率、護航母嬰健康做出努力。
1月7日,專家們通過精彩的線上授課,為全省婦產科同仁們在促進自然分娩、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傳授了寶貴的臨床經驗。第一天精彩紛呈的“云南省醫學會2021年婦產科學術年會”暨促進自然分娩與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研討班暫告一段落。
接下來1月8日至9日來自全國各地、香港、臺灣和省內的授課專家將通過線上直播平臺繼續開展學術會議,啟迪思路,加強交流,進一步提升云南地區婦產科醫生的診療能力。
2022年1月7日,“云南省醫學會2021年婦產科學術年會”暨促進自然分娩與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研討班,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正式開班。此次大會由云南省醫學會主辦,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與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聯合承辦,旨在進一步提高全省廣大婦產科醫師臨床診治水平,加強學術交流,吸取學術前沿思想,分享豐富的臨床經驗,共話醫療質控管理。
在“云南省醫學會2021年婦產科學術年會”暨促進自然分娩與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研討班的開班儀式上,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馬潤玫教授指出降低剖宮產率是全世界婦幼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通過對比全國及云南的剖宮產率,高度肯定了云南省婦幼工作者在降低剖宮產率工作中取得的優秀成績,并代表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向我省全體的婦幼工作者致敬!寄語在未來的工作中,全省婦幼工作者仍要互相攜手共進,致力于保障母嬰安全。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馬潤玫教授致辭
主持人(按分組排序)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鐘慶華主任/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陳煥章主任/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李云和主任/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任素涓主任
1月7日會議一覽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教研室主任梁琨教授《產科感染相關新生兒不良結局 預防及處理》
在保障母兒健康的征程中,產科與新生兒科為相互依賴并共進的協作團隊。梁琨教授從兒科醫生角度,分享了產科感染相關的圍產兒不良結局的診斷及診療進展。妊娠期感染與圍產兒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有著極大的關聯,新生兒早發型敗血癥(EOS)是引起不良圍產兒結局的重要病因,可能與早產、胎膜早破、羊膜腔內感染等產科情況密切相關,梁教授結合臨床經驗及相關數據,詳細講授了EOS的評估管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標準及預后等方面的臨床診療問題。
另一方面,孕產婦的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常見宮內感染(TORCH、乙肝、梅毒等)同樣是威脅新生兒健康的重要方面,梁教授結合實際案例講授了此類臨床情況下的從孕期到新生兒期的診治要點和思路,建議廣大婦產科同仁應在妊娠期對母體感染進行合理到位的監測和處理,并對所生新生兒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相應的預測,及早制定預防及治療措施,可減少嚴重圍產兒疾病的發生。同時呼吁應加強跨科室合作及交流,共同致力于提高圍產兒存活率,改善新生兒疾病的預后,進而提高人口質量。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段江副教授《糖皮質激素與早產兒肺疾病》
段江教授圍繞《糖皮質激素與早產兒肺疾病》進行了精彩講解。母嬰醫學中關于早產兒呼吸系統的問題,是涉及早產兒預后及產科決策的關鍵問題。段江教授首先總結了宮內及產后的肺發育歷程,在32-35周(肺泡開始快速發育)之前分娩的早產兒可能不可避免的面臨肺疾病問題。段教授結合經典和參考文獻及其多年的臨床經驗,為大家簡述了早產兒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歷程,結合良好的循證醫學證據,明確指出了糖皮質激素在減少早產兒死亡率、預防呼吸窘迫綜合征、預防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等方面具有確切作用。
通過對大量的臨床樣本及研究結果的解讀,段教授比較了不同種類的糖皮質激素予以全身性用藥和局部給藥(吸入/氣管內給藥)的時機和療程,梳理了不同給藥方法的利弊及循證證據,總結了早產兒使用糖皮質激素的適應癥、用藥方案及早產兒BPD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診療策略。段教授強調應科學動態的監測早產兒病情,并根據當地的醫療現狀來決定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具體實施標準、藥物制劑和用法用量。同時指出了未來臨床研究及實踐的中應重點關注及探索的方向,以期用更科學的用藥方案有效治療早產兒肺疾病。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ICU黃青青教授《創傷凝血病與產科大出血》
產科大出血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失血之后的獲得性凝血病是使得出血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黃青青教授指出,將創傷性凝血病的診療思路及方案使用于產科大出血的救治中,將更好的改善產科大出血孕產婦的生存及預后。
創傷性凝血病是以凝血因子丟失、消耗及纖溶亢進為表現的凝血功能障礙,與消耗性凝血病(DIC)是不同的。黃教授深入淺出的梳理了發生大量失血時的病理生理變化及凝血/纖溶平衡改變,而產科意外大出血常與纖溶亢進相關,因此在產科大出血的搶救中,以治療創傷性凝血病的思路和方案,注重早期纖溶抑制,維持孕產婦的凝血和纖溶的平衡,可大幅提升搶救成功率。
黃教授詳細講授了在產科大出血救治中糾正凝血功能障礙的治療原則及其原理,包括早期纖溶抑制、纖維蛋白原、冷沉淀及新鮮血漿的輸注、糾正低溫與酸中毒等,強調了在救治中需關注及監測的臨床指標。結合對臨床真實病歷的分析和講解,黃教授提醒廣大產科醫生在面對大出血病例時,應正確理解各項凝血指標的意義并正確判斷獲得性凝血病的類型,方能對孕產婦施以合理有效且到位的救治。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產科主任胡萬芹教授《妊娠期與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專家共識解讀》
胡萬芹教授首先通過對真實臨床病例的講解和分析,指出關注孕產婦妊娠期及產褥期血栓栓塞癥(VTE)的重要性。隨著生活水平及方式的改變,妊娠期與產褥期VTE 在孕產婦死因中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積極預防VTE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重要方面。
胡教授結合2021年發表的中國《妊娠期及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和診治專家共識》,強調了“重視預防,全程管理”的診療原則。她從妊娠期及產褥期VTE預防、VTE臨床表現及治療措施、遺傳性易栓癥患者妊娠期及產褥期VTE風險評估等三大方面做了詳細講解。胡教授逐條梳理了孕產婦VTE風險因素評估及藥物預防方案,強調從孕早期到產后應全程規范的予以VTE抗凝藥物管理,并注重持續的評估及監測。在妊娠期與產褥期VTE的治療中,胡教授詳細講授了早期識別時須關注的臨床癥狀、體征、相關輔助檢查及診療流程和用藥方案,其中強調了D-二聚體在診治過程中的正確解讀和應用,避免過度診斷及過度治療。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杜明鈺副教授《孕期體重管理》
孕前超重/肥胖及妊娠期體重增加(GWG)是與妊娠結局密切相關且可以進行控制管理的重要因素。結合大量文獻及國內外指南,杜明鈺教授指出孕前超重/肥胖及GWG過多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前期、剖宮產及手術帶來的術后并發癥等患病率;相應的也會增加巨大兒、肩難產、轉NICU等新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且孕婦及其子代遠期發生代謝性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也會增加。因此合理控制孕前體重及GWG對控制剖宮產率及改善母兒結局至關重要。
杜教授結合國際及國內的指南及文獻數據,指出對于中國孕產婦應參考國內相關指南及數據,在肥胖/超重及GWG的評估和建議時給予更加符合人種特征的建議及孕期保健方案。她強調,在孕前就應向女性告知孕婦超重/肥胖及GWG過度的相關風險,為超重或肥胖婦女提供個體化的孕前保健及孕期指導,重點關注體重管理及妊娠合并癥的監測和管理,給予合理的孕期飲食、運動和用藥咨詢,通過持續努力以期得到良好的母嬰結局。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中山大學醫學博士倪仁敏教授 《復發性流產診治》
復發性流產是婦產、生殖醫學和遺傳學領域均備受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倪仁敏主任從生殖醫學的專業角度,結合多個真實臨床案例,深入淺出地從定義、流行病學、病因、診斷、治療等方面系統講解了復發性流產及臨床診治的相關問題。
明確病因是給予合理有效診療的關鍵,倪主任對復發性流產的病因(遺傳、解剖、內分泌、血栓前狀態、免疫、生殖道感染及其他因素)、病理生理改變及臨床處理逐一進行了講授。其中,針對臨床處理中比較棘手和困擾的免疫因素及血栓前狀態/易栓癥做了深度探討,結合其豐富的診療經驗及指南文獻,將她對存在抗磷脂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及血栓前狀態的復發性流產病例的診療思路及經驗傾囊相授,也針對在此類病例中低分子肝素、孕激素的使用和D-二聚體的解讀等焦灼問題進行了詳盡分析。倪主任特別強調,復發性流產病因復雜多樣,各位同仁應避免無目的的盲目檢查和治療,應深度了解病史、評估病因,多學科團隊之間積極聯動配合,展開對因治療,進而降低重復流產率,關愛女性生殖健康。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副主任 耿力教授《產程中轉剖宮產的相關問題》
產程中轉剖宮產是產科臨床中常見但不易決策和處理的問題,但目前并無明確的定義或針對性的指南共識。耿教授指出,產程中轉剖宮產率是臨床上衡量產科醫療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如手術困難、胎頭娩出困難、產后出血、宮腔感染等問題均可能嚴重影響母兒結局,必須合理把握的手術指征和手術時機。她通過對大量文獻的綜述并結合其極為豐富的臨床處理經驗,細致剖析了控制中轉剖宮產率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識別和處理胎兒窘迫、正確識別產程延長和停滯、識別及處理難產、掌握陰道助產技術及提供優質服務等幾個方面。
其中,耿教授重點分析了Ⅱ類胎心監護的解讀、產科危急事件(子宮破裂、臍帶脫垂、胎盤早剝及宮縮異常等)的快速準確判斷和處理、新產程標準下產程異常的識別和管理、頭位難產的評估處理難點及中轉剖宮產的手術問題,強調了個體化的評估和處理的重要性,并提醒各位同道,在臨床實踐中,應保持思考并持續總結,以提高對各類臨床問題的識別、決策及處理的能力,時刻銘記“母兒安全是我們工作的終極目標”。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產科主任楊奕梅教授《重復剖宮產的技術難點》
重復(二次以上)剖宮產是現階段產科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楊奕梅教授針對重復剖宮產中的技術難點進行了全面的講授。授課中,楊奕梅教授結合國內外指南及文獻,為大家闡述了剖宮產及重復剖宮產的現狀及其對母兒結局的主要影響,包括如胎盤植入、異常胎盤形成、胎兒發育減緩、早產、死胎等風險。
楊主任結合循證數據及臨床實踐經驗,就重復剖宮產的術前評估、腹部和子宮切口的選擇、娩胎頭的手術技巧、手術粘連的處理和預防、胎盤問題(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等問題的臨床處理進行了詳盡的剖析,毫無保留的分享了如何避免剖宮產切口瘢痕缺損、子宮切口裂傷、血腫形成及周圍臟器損傷等手術及操作技巧,同時,楊主任反復強調了注重術前評估、多科學合作及術中仔細辨認解剖結構等的重要性。同時,她也提醒各位同道,在產科臨床實踐中,應根據病人的病情,結合個人能力和醫療條件,選擇擅長的臨床處理方式。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 田婧醫生《非公立婦產醫院降低剖宮產率經驗分享》
降低剖宮產率一直是全球婦幼健康領域的重點話題,我國的剖宮產率的現狀依然是呈逐年的上升趨勢,控制剖宮產率為各級各類型婦幼保健機構的共同使命。來自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的田婧副主任醫師分享了來自在非公立醫院降低剖宮產率的經驗。作為云南省首家非公三甲婦幼專科醫院,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在4年來采取綜合舉措致力于降低剖宮產率,有著清晰的行政管理制度,從孕期到分娩全程管理,提倡自然分娩,減少非醫學需要的剖宮產。
作為非公立醫院,在踐行降低剖宮產率的道路中存在著更大的阻力和困難,但在院長馬潤玫教授的帶領下,堅實履行降低剖宮產率的“十大舉措”,嚴格執行產科審計,對剖宮產率、助產率、產后出血率等產科質控指標實施把控,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及實操演練,建設現代化產房,從而不斷改革進步,成功的將總體剖宮產率從60%持續控制在30%以下。同時,醫院構建了高風險保障體系以應對產科危機事件,多學科團隊緊密合作,在良好控制剖宮產率的情況下保障母兒健康。田婧副主任醫師將在非公立婦產醫院降低剖宮產率的經驗進行的全面的分享,以期為省內同道提供參考,共同致力于母嬰保健工作。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云南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馬潤玫教授 《降低剖宮產率——臨界剖宮產指征的思考》
馬潤玫教授首先引入了“臨界剖宮產指征”的概念,指出深入思考并探討“臨界”剖宮產指征的問題,是突破降低剖宮產率瓶頸的關鍵步驟。馬教授分享了對主要的剖宮產“臨界”指征的思考和處理經驗,闡述了在臨床實踐中面對高齡初產、臍帶繞頸、早產、巨大兒、FGR、雙胎妊娠、不良孕產史及妊娠并發癥/合并癥等問題時分娩方式選擇的思路及預后比較。
馬教授結合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及文獻指南,比較了上述臨床情況下進行剖宮產和陰道試產的母兒結局及利弊,提醒各位同仁不應忽視剖宮產的近遠期風險,在面對“臨界”剖宮產指征時應全面評估,給予孕產婦合理的建議。馬教授強調,遏制無醫學指征的剖宮產、安全降低有高危因素的剖宮產率是婦幼保健工作者的職責,在面對剖宮產“臨界”指征時,應在建立孕期-分娩期的高風險保障體系的前提下,為安全降低剖宮產率、護航母嬰健康做出努力。
1月7日,專家們通過精彩的線上授課,為全省婦產科同仁們在促進自然分娩、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傳授了寶貴的臨床經驗。第一天精彩紛呈的“云南省醫學會2021年婦產科學術年會”暨促進自然分娩與科學降低剖宮產率研討班暫告一段落。
接下來1月8日至9日來自全國各地、香港、臺灣和省內的授課專家將通過線上直播平臺繼續開展學術會議,啟迪思路,加強交流,進一步提升云南地區婦產科醫生的診療能力。
@2018版權:版權歸屬安琪兒醫療控股集團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安琪兒婦產醫院